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7:33 点击次数:182
贵州得名有很多种说法,较为主流的是: 此地原名为矩(当地土语,音同贵)州,宋朝时当地的土著首领普贵归顺,因为当时“矩”与“贵”同音,就将矩州改名为贵州。“州”在古代则表示重要的城市或节点。
图片
贵州省下辖6个地级市、3个自治州,分别是贵阳市、六盘水市、遵义市、安顺市、铜仁市、毕节市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
他们的名字由来如下:
图片
第一,贵阳市。
明弘治年间《贵州图经新志》一书说:“郡在贵山之阳故名”。古代阴阳在地名中表示方位,山之南为阳,山之北为阴,贵阳因在贵山之阳而得名。
进一步追溯,贵山得名因其山峰孤立、峭拔,突出于周围群山之中,形状像一位躺卧的贵公子,因此被古人称为“贵人峰”或“贵人山”。
图片
第二,六盘水市。
六盘水得名于其下辖的三个县: 六枝县(现为六枝特区)、盘县(现为盘州市)、水城县,这三个县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“六盘水”。
进一步追溯:
六枝县得名: “六”字的当地发音与彝语的“倮”“落”等词有关,表示地理方位,意指居住在某地之上。“枝”表示此地树木繁盛,连在一起为居于树木繁盛之地。
盘县得名: 因境内有盘江流过而得名。盘江则因其形状弯曲而得名。
水城县得名: 该地区在春夏季节多雨,雨水充沛时,水会拱卫城垣,因此得名“水城”。
图片
第三,遵义市。
唐贞观九十六年得名为遵义,取自《尚书》“无偏无陂,遵王之义”,意为不偏不倚、秉持王者之正义。
图片
第四,安顺市。
朱元璋派遣傅友德征南,经过此地并废了此地原名,改名为安顺州,寓意“平安顺利”。
图片
第五,铜仁市。
铜仁原名铜人,相传元朝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,得铜人三尊,故名铜人。
等到明朝洪武五年(1372年)时,朝廷为了表示天下已经安定,要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,应以儒家的仁德、仁爱、仁义思想来治理天下,于是将“铜人”改名为“铜仁”。
图片
第六,毕节市。
毕节是彝族语的汉化音译,彝族语中称“比跻”。《夷书》中记载:“毕节称比跻,系白罗罗之名,因好其地为'比跻',久之叫着毕节,……”
“比跻”是彝族人中一个部落头领的名字,“比跻”在彝语中意为虎,反映了彝族古代对虎的崇拜。比跻后用作地名,这是彝族人的传统之一。后汉化为“毕节”。
图片
第七,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
这三个自治州均以“黔”+方位+民族的方式命名,其中“黔”字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,意为“黑色”,与古代人们对贵州地区的印象有关,表示贵州地区神秘而又黑暗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